“硅谷银行事件”带给印度银行业的思考
Aswath Damodaran表示,他首先是一名教师,同时也喜欢解开企业融资和估值的谜题。这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说,目前的银行业危机是信任赤字的问题,在贷款人重新获得信任之前,将会有痛苦。在接受采访时,Damodaran谈到了银行业危机、经济衰退、为什么监管机构加在一起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阻止一场全面的银行挤兑,以及为什么对创业生态系统来说,不要拥有太多的资金是更健康的。问:银行业危机始于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随后是Signature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就在我们认为它不会再变得更大的时候,人们对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感到担忧。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答:银行业危机的核心问题是,银行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当我谈到银行时,我认为它们与我们谈论比特币时完全相反。比特币,我会把它描述为一种偏执者的偏执货币,基本上是建立在完全没有信任的基础上的。在另一个极端,银行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明天都决定从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取钱,那就没有银行了。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很难弄清楚信任什么时候会回来。你几乎可以看到游戏的结局:你有一个脆弱的银行,它被击倒了,下一个目标几乎马上就会出现。我认为它会结束,不,让我们希望它结束,否则,最终结果将是一场灾难。它会结束的,虽然它什么时候结束几乎是不可预测的,但它会自己结束,最终,信任会回来。但这条路上会有很多痛苦。问:到这个时候会不会发生严重的事故?还是因为监管机构知道一家机构的倒闭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什么影响,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不惜投入任何资金——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答:你看,他们可以对一个机构这么做,但他们不能对所有机构都这么做。现实情况是,(所有)监管机构加在一起,并没有足够的资源来阻止一场全面的银行挤兑。这就是我所说的不可预测。事实上,如果监管机构控制了整个过程,你就可以放心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有部分控制权;他们将尽其所能试图改变游戏规则。但我们要做的是找回信任。没有一笔小钱能让你瞬间恢复。不幸的是,我们存在信任赤字;我们的信任赤字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我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我把2008年描述为我们失去信任的一年时,我们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失去了对监管机构的信任,我们失去了对银行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所以,我认为我们从信任赤字开始。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阻止谣言的传播和信任的回归变得更加困难。问: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你提到的信任赤字,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如何引起人们对德意志银行这样的庞然大物的怀疑的。你是否担心这会导致比现在银行业更大的损失?答:是的,你很快就会陷入死亡漩涡。我记得2008年11月,有传言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在几周内离开,当时很有可能什么都不会留下来。谣言本身制造了足够多的麻烦,以至于摩根士丹利真的陷入了困境。你有麻烦的感觉实际上会制造麻烦。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信任会恢复到人们愿意把钱留下的程度呢?这就是监管机构和政府正在寻找的,某种信号,表明这不会是一个所有人都必须把钱拿出来的结局。问:美国银行业的审慎规范实际上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容易,因为显然所有银行的债券损失加在一起非常非常接近美国银行体系的全部应急储备……答:你说的是,这些银行中有许多持有长期政府债券,这些债券是他们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购买的。不仅是银行,各国政府也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而且由于利率上升,美国国债的贬值幅度约为18%至20%。但这无关紧要。这些银行现在都不需要出售这些债券来兑现存款。所以我说这是信任的问题。这是信任赤字。如果没有人从硅谷银行取钱,我们现在就不会把硅谷银行说成是一家倒闭的银行。有6,20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压在银行系统上,这个事实无关紧要。瑞典对外银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60%的资产为(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它更像是一家对冲基金,而不是银行。相比之下,我们看看一家典型的美国银行,大概是20%至25%,或者一家典型的欧洲银行,它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其他银行持有的债券规模要小得多。但你担心的是,这次银行危机会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银行的贷款开始出现问题,那么银行就会面临真正的问题……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确保这次银行危机不会演变成经济危机。问: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因为经济史表明,这些银行倒闭通常发生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前。你认为这是经济衰退的前奏还是预兆?答:早在银行倒闭之前就有人说经济衰退了,对吗?去年我听到的关于经济衰退的讨论比我在市场上40多年来听到的还要多。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有这么多关于经济衰退的言论,但经济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弹性。让我们看看它是否有足够的恢复力。我的猜测是,这又增加了一个不利于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因素。软弱本身不是问题所在。而是经济衰退有多严重,以及它可能导致银行投资组合中的贷款损失有多大。我还没准备好为美国经济写讣告。如果你考虑明年的经济走势,这不是一个好迹象,但这也不是一个宿命的迹象。问:现在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说,不要惊慌,现在不是2008年。但长期观察市场的人知道,每次危机都是不同的。监管机构意识到了导致上一次危机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会再次陷入危机,我们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宽慰?或者,这场危机实际上会有一点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的破坏性不会减少?答: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你可以稍感安慰的是,监管机构以前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而且有足够的弹药来应对。与此同时,在每次危机中,监管机构都会说,‘别担心,这不是危机。一切都会没事的。他说,我认为我们需要高度谨慎。我的建议是,不要每天密切关注市场,因为你无法阻止银行危机。只要尽你所能照顾好自己的财务状况。这可能意味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至少在短期内,如果你是一个关心保护投资组合本金的投资者。问:你如何看待美联储目前的行动,因为他们把通胀作为他们的中心目标,但考虑到银行业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变得更加复杂了?他们现在是否可以开始认为,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恢复对银行体系的信任,而不是扑灭通胀之火?答:这确实使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在短期内,你必须阻止银行业危机。如果发生重大的银行危机,对抗通胀的胜利将是空洞的;因为如果整个经济都被陷入困境的银行拖垮了,你还在争取什么?我认为,就近期而言,人们对银行业危机的关注程度肯定与对通胀的关注程度一样高。但美联储不能放任通货膨胀,因为银行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就是通货膨胀。人们说,银行陷入困境是因为美联储提高了利率;嗯,美联储没有提高利率,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利率!美联储在市场上推高利率,(但)通胀才是银行业危机的真正根源。这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通货膨胀引起了银行问题。我认为美联储知道它需要解决银行业的问题。但它也知道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通货膨胀,他们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问:现在,这是美国的问题吗?因为整个欧洲也受到了波及。在印度,监管机构迄今表示,我们的制度不同,我们的保障措施不同,印度不在同一条船上。因此,你认为这是美国本土的问题吗?还是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答:这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世界上一些利率大幅上升的地区有关。在欧洲和美国确实如此;如果你看一下利率,2022年初的美国国债利率为1.5%,2022年底为4%。在欧洲,2022年初,欧元10年期债券利率接近于0%。到2022年底,这一利率为2.5%。任何利率大幅上升的市场都是一个存在银行问题的市场。这不仅仅是银行的问题。这是很多公司的一个问题,他们的持续时间根本不匹配,这是公司一直存在的问题。但这些时候,不匹配会回来困扰你。拯救我们的不是印度监管机构更有远见,也不是银行更安全。这只是因为印度的利率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那样上升。亚洲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所以我认为区分世界上没有银行问题的地区和有银行问题的地区的是看世界上那些地区的利率做了什么。这样就能得到答案了。问:关于印度银行体系,你最近说,阿达尼集团暴露了印度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你指的是特定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吗?答:我认为,如果你回顾过去,你会发现印度银行业和印度家族集团公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你向家族集团贷款,你并不总是像对单个公司那样进行尽职调查。不是因为你一定腐败,而是因为你认为这个家庭会渡过难关。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放贷机制。我说的是放款人和他们放款的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可能会导致你在放款时粗心大意。我认为这是印度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薄弱环节,它导致一些印度银行在其账簿上有家庭团体的贷款,这些贷款应该被记入账面,但尚未被记入账面。这场斗争可以追溯到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的时代,当时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这不是一个消失的问题。坦率地说,如果印度想成为它渴望成为的经济大国,这是印度必须解决的问题。问:你认为这更多是公共部门的问题,还是整个金融领域的问题?答:你看,如果印度国家银行垮了,你猜怎么着,不仅仅是印度国家银行垮了,整个银行体系都会垮掉。看看美国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从更大的角度来看,你会说,谁在乎呢,第16大科技公司倒闭了,你甚至都不会注意到!但第16大银行的倒闭可能会拖垮整个体系。不幸的是,在银行业,没有可分离性这回事。因此,如果大型公共部门银行遇到麻烦,猜猜会发生什么?这是每个人的问题。问:的确如此。但另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在数字公司的生态系统中,他们没有银行债务的追索权,而是从私募股权公司那里获得资金。现在也出现了挤压。你如何看待这场危机的结局?答:嗯,有两件事。首先,年轻的公司永远不应该借钱。因此,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是一件好事。银行不应该贷款给年轻的公司,因为他们要用什么来偿还呢?所以,没错,你受风险投资家的摆布,这就是这里的私募股权。但来得容易,去得也快。这些公司都是白手起家,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而这些公司也很容易失去价值。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此流泪呢?这就是这个过程的本质。在经济景气时,你会筹集到太多资金,而在经济不景气时,你不会筹集到太多资金。对这些最弱的公司来说,从根本上摆脱这个体系是有益的。我知道这在短期内是痛苦的,但我认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不要有太多的资金流动是更健康的。在我看来,十年来,我们有太多的风险资本来资助这些公司。2022年发生的事情是常态的逆转。这不是撤退到什么坏地方。这与正常的风险资本市场完全相反。所以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可能是在为错误的公司流泪——这些年轻的公司筹集了太多的资金,追逐传统公司和常规业务,并摧毁了它们。我的意思是,没有人会为那些倒闭的公司流泪。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要为这些颠覆者流泪呢?问:事后看来,你是否会因此说,宽松的资本是太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以前看到过,当风险资本充足的时候,无论是债务还是股权,公司如何经历一个五六年的周期,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重大危机。答:当然。每个人都变得懒惰和邋遢。不仅仅是公司,还有投资者、监管机构和政府。每个人都认为美好的时光会永远持续下去。你猜怎么着,纵观历史,我们经历过繁荣和萧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破产时,人们紧握双手,说再也不会了。但你猜怎么着,10年后会有不同的繁荣和萧条。就好像人类注定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个过程。我们永远学不会,也永远学不会。问:过去几周人们担心2008年那样的情况会再次出现。你认为这次我们会轻松脱身吗,还是我们将面临一场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答: 当然,我们可以。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它确实有可能发生。我是说,任何声称这不可能发生的人都在撒谎。这个体系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防止恐慌,就像我们在2008年看到的那样。但好消息是。我们确实挺过了2008年。我们完好无损地出来了。这造成了难以置信的痛苦,但我们挺过来了。所以即使这是结果,你也要想办法从结果中幸存下来,站到另一边。因为有时在最坏的威胁中也有机会。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记住的。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